高考后,那些被困在“玻璃板”里的孩子

facai
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
位置: 首页 学习新闻 正文

上海高考刚刚结束,我就在网上刷到一些学子发帖,称自己高考失利了,原以为“轻舟已过万重山”,没想到是“乌蒙山连着山外山”。

每年都有人吐槽“高考难”,但是想到前段时间看的一则印度高考报道,突然很庆幸中国孩子的处境。

每年,印度大约有1000万左右的考生,但是被口碑好的印度高校录取概率不到2%

而根据数据统计,去年中国“211”大学录取率过5%

图源 | pexels

对于印度考生来说,高考并不是一场考试,是持续数月的漫长“季节”。

每年3月,印度的考生开始填报志愿,准备参加4-6月的考试。

比如,选择理科的学生,需要考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计算机等科目,每科考试的时长是3小时。

虽然考生可以参加多次考试,但是很多人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,常常奔波各地“全国巡考”,最多参加二十次以上。

更悲催的是,考生过五关、斩六将后,也未必能读到心仪的大学。

他们还要再参加一轮各个大学组织的单招考试

展开全文

图源 | pexels

这样层层刷下来也不剩几个人了,说印度高考是“地狱”难度一点也不为过。

面对如此残酷的竞争,底层的孩子只能努力再努力,源源不断刷题。

长此以往,以印度为代表的亚裔孩子,在国际上被扣上了“标准化”的帽子。

对于这种现象,美国麻省州立大学严文蕃教授曾在IEIC大会上以韩国的一部纪录片《Homo Academicus》为例作了解释。

影片中,哈佛大学的四名学霸去往世界各国和地区游历学习,包括中国、法国、印度、以色列、日本、南美、韩国、乌干达等。

其中,印度、韩国、中国的孩子令人印象最为深刻。

印度的孩子从早上6点一直学习到凌晨1点,拥有超强的背诵能力。父母就算食不果腹,也要把孩子送去读书,这是底层人民摆脱贫穷的唯一途径。

韩国的教育手段是参加补习班+做高难度试题。每到夜里,灯火通明的不是餐馆,也不是夜店,而是鳞次栉比的补习班,学到后半夜习以为常。

图源 | 纪录片

中国学生在纪录片里的表现则是一天学习12个小时,海量刷题,周末无休。

长期的模式化培养,让这些亚裔学生走出校园后,面临工作上的“玻璃天花板”效应。

“亚裔学生毕业后都去到哪里了?十年、二十年后从事着什么职业?”

严教授提出,所谓‘玻璃板’,是看不见、冲不破的障碍,尽管他们自身成就都很高,但是在工作中晋升到一定级别后,可能就上不去了。

比如,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可以成为一名卓越的技术人员,但是成为领导者、高管的人数比例相对较低。

这也提醒着我们,流水线式的教育方式,可能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化发展。

个性化发展受阻,也会导致在申请欧美高校的时候遭遇“不公对待”。

常青藤学校录取的GPA成绩几乎都是4.0,而这些亚裔学生几乎可以拿到满分。

但是学校会认为这些学生“标准性”太强,虽然足够聪明,但是缺乏个人特色,从而有意降低他们的录取率。

由此可见,不是考上大学就“万事大吉”,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,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呢?

6月22日·上海站

远播国际特色学校咨询会

美国麻省州立大学终身教授严文蕃

亲临现场分享

《出国留学趋势解析和应对策略》

专注国际教育17年的????

  • 中考后,大批中产家庭被打回原形...
  • 2024魔都国际学校学费汇总,“中产读书不返贫”全靠它!
  • 美国突发AI禁令!中国留学生的STEM路被斩断了?
  • 港大“保录”爆雷!200名学生面临失学风险,引发港校联合声明:打假到底!
    -- 展开阅读全文 --
    头像
    注意!2024 留学生学历认证新规,11种情况不予认证
    « 上一篇 06-20
    校友会2024中国大学系统科学学科排名,北京师范大学第二
    下一篇 » 06-20
    取消
    微信二维码
    支付宝二维码

    发表评论

    暂无评论,27人围观

    目录[+]